毛泽东手迹《水条歌头·游泳》。
这首充满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的气势磅礴的诗篇,是毛泽东在下榻的东湖饭店南山家畅游长江后写下的。歌词创作的背景是“三大转变”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蓬勃进行。为了筹备党的八大,布局大规模经济建设,1955年底至1956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大量细致、系统的调查研究。 1956年5月31日,毛泽东从广州经长沙抵达武汉。在武昌新亚码头,63岁的毛泽东首次横渡长江,四天内游了三次。
毛泽东在武汉渡过长江。
毛泽东一生热爱游泳,更热爱承载着民族许多沧桑与梦想的长江。毛泽东曾说过:“长江是一个免费的游泳池。用一个比喻来说,人民如水,领导干部如游泳者。你不应该离开水,要与水一起游,而不是逆水而行。” 《游泳》是毛泽东唯一一首以游泳为主题的诗,原名《长江》,1957年1月投稿《诗刊》发表时,更名为《游泳》。毛泽东曾向人们解释,歌曲《游泳》“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 事实上,在湖北这个他深爱的地方,毛泽东不仅写下了唯一一首关于工业建设的诗,而且还提出了三峡工程和南航的宏伟构想。 ——南水北调工程,决定一批重点工程落户湖北。
构想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
治国必先治水。夏涝冬旱,南北不足,是我国的基本水情。 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站在黄河岸边对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华云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果可以的话,借点水也可以。”
1953年2月16日,毛泽东新中国成立后首次视察武汉。他巡视汉水两岸,乘木船游览东湖。 19日,汉江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义山接到中南局通知,要求他陪同毛泽东登上“长江”轮前往南京。
1953年2月,毛泽东在长江轮船上听取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义山的汇报。
一路上,林义山向毛泽东汇报了长江平原防洪工程规划和修建一系列梯级水库蓄洪、从根本上消除洪水威胁的情况。同时,他发展水电,改善水道,发展灌溉,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的思想。正是在这个时候,毛泽东第一次向林义山提出了南水北调和修建三峡大坝的宏伟构想,并从战略高度指出了南水北调和三峡大坝建设的两大问题。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是长江建设的重中之重。林一山恍然大悟,从此长江流域的规划工作就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展开。
1958年,林义山组织修建丹江口水利工程,不仅对汉江流域发挥了重要的防洪作用,而且对后来的长江流域也发挥了重要的防洪作用。更重要的是,今天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做好了准备。 。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建设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2009年,一座世界独一无二的高耸大坝矗立在长江上。
一座桥连通南北,变鸿沟为通途
从1953年开始,党中央开始制定以国家工业化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一时期,7个重点项目落户武汉,一批“吴牌”大型企业相继建成,使武汉迅速成为中国工业重镇,形成城市崛起的中坚力量。
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重点建设项目。 1953年2月,毛泽东登上武昌蛇山,视察长江大桥选址。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1956年6月6日,毛泽东乘船视察武汉长江大桥施工工地,详细听取施工汇报。第二次渡长江时,他路过正在建设的长江大桥,写下了“桥飞南北,天沟变幻”的著名诗句。 《通道》充分肯定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重要作用。 1957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竣工,10月15日举行隆重通车仪式。时任铁道部部长滕代元宣布:“同志们、朋友们,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今天,这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又一辉煌胜利!”
桥梁事务就像国家事务一样。毛泽东自豪地宣称:“今后长江上要建二十、三十座桥,黄河上要建几十座桥,这样就可以到任何地方了!”于是南北各建了一座长江大桥。 。
1956年6月,毛泽东乘坐“武康”轮视察长江大桥施工工地,并与船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竣工通车。
1957年长江大桥通车纪念章(武汉革命博物馆藏)。
共和国铁长子
和武汉长江大桥一样,武钢的建设和投产也凝聚着毛泽东的关怀和心血。早在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就前往莫斯科推动苏联援建的50家企业的建设和改造,其中包括建设南方钢铁基地。 1954年5月12日,国家确定南方钢铁基地厂址位于武汉市青山区。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新厂被命名为武钢公司。共和国长子钢铁之子诞生。
1958年9月13日,毛泽东从汉阳门登船,观看武钢生产钢铁。当船到了江心时,他说:“我要游到武钢”。之后,他就下水游了半个小时。刚上船。毛泽东问时任武钢副经理兼总工程师韩宁夫:“今天什么时候出铁?”下午3点30分左右韩宁夫回复了毛泽东又问:“你确定吗?”韩宁夫道:“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确定,也可能有百分之一的意外。”毛泽东微笑着说:“好吧,今天看不了了,来吧,明天再来,明天就见不到你们了,以后再来,总之,我看看每次我去茅草屋的时候,你都会敲打熨斗。”
9月13日下午3点左右,在毛泽东的见证下,武钢一号高炉出铁了。武钢是当时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之一,一号高炉是该基地第一座投产的高炉。这是一座年产75万吨的全自动化现代化大型高炉。当时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全部都是世界一流的。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祝贺武钢投产》,称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伟大胜利”。
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首次产出铁水后,毛泽东向工程技术人员和外国专家表示祝贺。
1958年“武钢一号炉出铁”纪念章(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
1958年“武钢一号炉出铁”纪念章(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人民领导人的亲自关怀和党的领导下,武汉艰苦奋斗,迅速成长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来到湖北武汉考察,指导指导湖北武汉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武汉仍将当先锋、领头羊、当主力军、作出新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hdsight.com/html/tiyuwenda/6052.html